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商界才子——李詠裳

商界才子——李詠裳

关键词:小港李家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北仑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chen2618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646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     ●他是李家第三代掌门人。

  ●他历练商海,守业成功,再上台阶。

  ●他把李家事业从农耕文明正式转化为现代文明。

李也亭把侄子听涛带到上海滩时是1851年,听涛16岁。到了1868年,李也亭去世,乾坤二房第二代四兄弟已各有家室:坤房李梅塘与张氏夫人生了七个儿子,乾房听涛、濂水、雨田三房生了九个儿子。李听涛从子侄辈中物色接班人,也以“不论子侄,能者为继”原则,选中了濂水的第二个儿子李詠裳。

  李詠裳也是16岁来到上海滩,这时是1886年。他先在久大沙船号做学徒,因善于经营很快升任经理。他原名永祥,改名詠裳是在上海的事。

  李家在第三代十六房分家后,主要产业只分股份,产业还是专人经营,这个掌门人就是李詠裳。 

  收缩沙船  闯过金融风暴

  李听涛接手家业,对叔父也亭重托不敢疏怠。他审时度势,深谙沙船业已如强弩之末,果断收缩方为上策。然而,退出的资金又该投放何处?俗语说“船儿离不开港”,因此,他第一步先把久大等码头修整扩建,并造起两层楼新式栈房,除供自家沙船所用外,还供别家船只和华商火轮停靠。后又投资大达码头,并致力于扩展钱庄。

  李家钱庄原本就近开在南市,租界日益繁盛之后,设在租界内的北市钱庄逐步兴旺,不论资金和户头都超出了老城厢。听涛便和詠裳商议,除将“立余”仍留南市外,“崇余”、“慎余”都迁往北市的江西路宁波路口,聘钱业才俊郑郎斋、袁联清等分任各庄经理,还正式加入北市钱业会馆,建立汇钱划账制度。

  李詠裳在伯父手把手教导下,为适应时代发展,引进划账制度。它由公会统一印制公单,只须手续齐备,各庄不得拒收。而汇划钱庄又必须是资本厚、信誉佳的行庄。由于上海发展处处需资金调剂,钱庄获利甚为丰厚。1891年北市钱业会馆购地16亩,集资12万两,在闸北塘沽路建造新馆舍。李家钱庄摊银一万两。新会馆门楼、檐廊、厅堂雕梁画栋,成为沪上一大景观。

  时值列强外资蜂拥侵入中华,海外冒险家和各色骗子在金融界掀起阵阵恶浪。如1883年的丝业囤积倒闭就是一例。先是金素记丝栈亏折银数十万两,牵扯钱庄40余家歇业。紧跟着胡雪岩阜康银号也因囤丝积压太多而陷入绝境。随即上海钱庄便同雪融冰化一般,接二连三地倒了十之六七,街谈巷议几乎“谈钱色变”!好在李听涛心眼“死”,年前丝行红得令人垂涎时,曾有人劝他投资。他却认准,“我家靠沙船生意,沙船做的是米糖豆麦,钱庄放的也是这宗款子。丝行是湖州钱庄做的,我们不去抢。”赖此一念,侥幸逃过了一场劫难。

  谁料事隔数年,上海又刮起一股贴票风潮。这是潮帮钱庄兴起来的,为争夺游资,耍起了一套贴票把戏。即凡以90元存入者,开一年期票,届时可兑100元,年获利息十之一。这在当时实属惊人利息,存款者踏破门槛。一些老钱庄坐不住了,也有人劝“慎余”、“崇余”试一试。李听涛断然表示:“不可。”果然,1897年冬天,一场金融风暴骤然而起。那些贴票钱庄因无法如期兑现,被储户轧坍柜台,全上海为之震动。当时《申报》连篇累牍地报道风潮始末,曾把“慎余”列入停闭钱庄中,后作更正,称访事误录。真可谓有惊无险。 

  抓住机遇  扩充金融事业

  李氏子侄从第三代起,基本都不在小港居住,多数在上海、北京读书进学,西方的声光电化、民约人权等也渐渐耳濡目染。詠裳自幼随父濂水长在京城,眼界见识更是开阔。30岁上,李听涛便将久大沙船号经理一职委托给他。李詠裳以码头为基地,组织了镇康新记公司,在油车码头附近的祖地上建造了吉祥弄。这是李家投资房地产之始,也是上海最早的石库门房子。二层楼砖木结构,厚墙壁,小窗洞,窄长的天井,厅堂厢房还维持旧式乡居程式。李詠裳住弄内2号,公司也设在那里。

  伯父听涛教诲和商界历练使詠裳明白,经商既不能投机,也要抓住时机,他接手后,又逢一次良机。

  1905年前后,江浙绅商受美国虐杀我侨胞事件的刺激,兴起实业救国浪潮,不少人甚至变卖家产建厂修路。钱庄可以调剂资金,自然成为热门产业。李詠裳便和众兄弟相商,以总号名义再开一家会余钱庄。坤房的众兄弟也一个个按捺不住了。于是,先由老七屑清从本房慎余支款在年前开办了同余钱庄。紧接着,老三如山也仿效再开钱庄。可以说,李氏连续新开三家钱庄,很大程度上依仗了家族在上海立足70年的关系网。

  詠裳这一辈的姐妹兄弟很多都嫁娶沪上名门望族。梅塘的长女金娥也就是詠裳的堂姐嫁,给了濂水(詠裳父)门生,中过进士点了翰林的夏启瑜(鄞县人)。次女银娥嫁给了桕墅方家二房的方选青。詠裳堂兄云书,和上海酱业大王张鼎新园主逸云,分别娶十七房郑家郑氏钱庄的大、小二位小姐,结为襟兄弟。詠裳堂弟薇庄又娶方选青的妹妹为妻。这仅是坤房部分儿女的婚姻情况。这种亲套亲的关系无疑对李家事业是一大助力。以新钱庄开张来说,有交情的都要去存上一笔款子为贺礼以厚资金,俗称“堆花银子”。方、郑几家都开有钱庄,尤其方家是宁波帮钱庄首户,拥有安康、瑞康、汇康等20余家。李氏三家新钱庄开张,“堆花银子”自然收了不少。 

  经营房产  租界越界筑路

  李詠裳的眼光、魄力比上辈又高一筹。他在投资钱庄同时,又将重心移往房地产。

  当时租界中心地带南京路一段已繁花似锦。他和坤房兄弟商议,认定下一个热地必定是偏西的静安寺四周地段。于是,由“久大”出面组织了天丰、地丰、元丰、黄丰四大地产公司,取中国古语天、地、玄(元)、黄之意。先买下静安寺路(今南京西路)北一块50余亩地为天丰所有,次又将徐愚斋遗业柿子园200亩地买断为地丰公司,再东移至杨树浦路平凉路置地建元丰公司,最后又在戈登路(今江宁路)、小沙渡路(今西康路)、西摩路(今陕西北路)、新闸路、武定路一带购地60余亩,成立黄丰公司。这着棋使李家在顺应时势上占尽了风头。不消几年,这些地块不论是售地还是建房租售,都在原价上翻了一番甚至几番。

  尤为瞩目的是,当时公共租界工部局要在柿子园和新闸路两地块筑路,竟无理地无偿征用李家土地。租界本是外国人强加给中国的耻辱,还要如此蛮横地剥夺华人利益,李氏家族据理抗争,工部局只得同意李家自筑马路。于是,租界内便有了国人以堂号命名的马路:地丰路(今乌鲁木齐北路)、李诵清堂路(今陕西北路)。马路筑毕,尽管租界当局百般挑剔,但也不得不承认路基、路面都达到了规定标准。马路开通,贺客盈门,大长了国人志气,马路两侧的房地产身价也攀高直上。李家坤房一支以后便长期聚居在这里。 

  蒸蒸日上  大办现代工业

  在房地产之战打响之后,李詠裳将钱庄业逐渐收场,转向新兴的现代工业,在他家办的企业上都加上了一个“新”字,如久大沙船号在民国初期(1911年后)向政府注册登记,改称为“新记营运股份有限公司”。后来他任上海商船业代表,担任上海市议会、市政厅议董、上海总商会、县商会、上海四明公所董事,创办上海华商电气公司、大达轮船公司。自办大德新榨油厂、新华薄荷厂、新丰豆麦行,由他的三个儿子祖华、祖恒、祖泰直接经营。钱庄收缩,他曾任上海中华劝工银行、恒利银行董事长,四明商业储蓄银行、中华商业储蓄银行董事,为民国初期上海银钱业巨子。

  李詠裳与长子李祖华在1925年间,决定投资创办大德新机器榨油公司,核定资本10万两,李詠裳自任董事长,李祖华任总经理,1930年在浦东杨家渡购地造新厂房,新添螺旋榨油机48套。油厂不仅出豆油,也出菜油、生油、麻油等。1938年又到美国和德国定制克虏伯式大型自动螺旋式压榨机。1953年公私合营时核定资金为80万元,是上海同行业中规模最大的。儿子祖泰办的薄荷厂,生产白熊牌薄荷脑,解放后已为出口名牌产品,为国家争得外汇。

  任人唯贤  堪称商界伯乐

  上海商界都盛赞李詠裳识才善用。其手下之人如曹莘耕、俞佐庭、俞佐宸、楼恂如、刘聘三等人,后来都成为同业领袖。

  曹莘耕原为某家豆麦行学徒,经常被差遣来新记公司办理送银子、打回单等事务。李詠裳看他年轻有为,破格重用,聘他为新丰豆麦行的经理。曹为人爽直,有魄力,新丰行在他在手里日益兴旺,特别是向各洋行做杂粮出口,每笔数字十分可观。李詠裳的大德新榨油厂,后来就叫长子祖华与曹管理,曹莘耕做杂粮经验丰富,对大德新收购原料及销售成品(油)带来方便。

  上海中华劝工银行是李詠裳创办的,自任董事长。经理一职由敦余钱庄经理楼恂如兼任,另聘刘聘三为副经理。国民党成立南京政府后,刘聘三脱离劝工,转任中央银行沪行经理。但中行刚成立,尚未树立信誉,很难开展业务。刘聘三干了不久就自动辞职。李詠裳则一如既往,让刘聘三重返劝工,并任命为经理。劝工的业务蒸蒸日上,在上海银行业中颇有声誉。刘聘三后来去香港有更大的发展。

  俞佐庭、俞佐宸兄弟是李家的表亲。李詠裳在宁波开设了4家钱庄:天益、元益、彝生、彝泰。其中天益和元益便由俞氏兄弟分任经理。1931年,李詠裳又与秦君安、徐庆云合资开设恒巽钱庄,让俞佐庭主持。俞佐庭日后出任上海总商会执委主任,而俞佐宸留在宁波,历任商会会长,解放后做过宁波市副市长。

  钟爱上海  家人和睦共处

  李詠裳在60岁时,辞去他倾注全部心血主管了40余年的新记公司经理职务。1931年,李詠裳把全家自南市吉祥弄迁居至愚园路新宅。他买进了愚园路111号(现已改为541弄)大花园洋房一所,并于花园南端建造二间三层的住宅6套。由三子三女分住。李詠裳将此处命名为“和顺村”,显然是希望一家人和睦顺利地共处。在家族中,李詠裳的房名是“仲选房”。他把三个儿子的房名分别称为“选均房”、“选和房”、“选安房”。这“均、和、安”的意思也是不言而喻的。

  李詠裳次女李锦章嫁于鄞县夏雨生(早逝),生有一子夏恩寿(夏功权),经常住外公家。夏功权抗战初在上海就冒着炮火,驾车支持抗日军队,后考入空军,驾机轰炸日军,有战功。夏功权晚年曾从台湾回到小港,参加乾坤亭落成。

  1949年有人也曾劝李詠裳去香港,但他坚决表示留在上海。1953年,83岁高龄的李詠裳在上海去世,是他同辈兄弟中最高寿的一个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588 传真:商务合作QQ45177403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 邮编:102209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