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李云书

李云书

关键词:小港李家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北仑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chen2618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3428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   ●两条上海私家马路“李诵清堂路”、“地丰路”,他建造。

  ●中国第一家私人轮船公司“大达轮埠公司”,他投资。

  ●中国第一家私人银行“四明银行”,他创办。

  ●他还追随孙中山,投身辛亥革命。

        常言道:“富不过三代。”可是,到李也亭的第三代“厚”字辈的事业却如日中天,积聚了大量财富,他们有抱负,有理想,顺应潮流。

  辛亥革命前夕,江浙一带的革命活动风起云涌。李梅塘之大儿子李云书、四儿子李薇庄和五儿子李征五追随孙中山先生,先后参加了同盟会,投入辛亥革命中,并以巨额家产资助革命。

  李云书是小港李家“厚”字辈中具有传奇色彩的一位人物。他是坤房李梅塘和张太夫人所生养的七子三女中的老大。这位强势风格的人物,思想十分超前,热衷于开拓进取,创新立异,置身于革命革新,关注社会发展,继承和发扬了李家上代祖先崇尚知识、勇于创新的传统,为坤房日后的发展格局起了深远影响。 

  一心实业救国

  前两回中已经提及,李也亭的接班人是李听涛,而听涛的接班人是李詠裳。

  李詠裳把主要精力用在家族的实业发展上,而他的堂兄弟,尤其是坤房的几位堂兄弟则远远不满足于此。因李梅塘喜爱结交文人,府中郑观应等人的《易言》、《救时揭要》等书刊任凭子弟传阅,使他们的思想颇为自由。

  甲午次年,李濂水从京城护送母亲灵柩回籍,路经上海与兄弟子侄见面。其时正值《马关条约》新签,他讲起朝中西太后专权,权贵们一味忍辱求和,翁同和虽力争却势孤力单。说着说着,竟忍不住黯然泪下。这时,李云书等年轻子侄都不禁怒形于色。 

  不久,南通张謇弃官南下,高擎实业救国大旗,李家兄弟都成了他的拥护者。其中要数李云书最为活跃。

  李云书生于1867年,论年纪,在坤房乾房兄弟排行中属老大,故而当时商界人士称云书为“李家阿大”。他是李也亭生前亲手抱过的嫡长孙,家中地位自是举足轻重。听涛未选他管理家业,倒不是因为他不能干。

  云书16岁便进慎余钱庄做学徒,写算记账样样拿得,只是他和乃父一样喜欢结交文人雅士。当时年纪相仿的王一亭在他家钱庄学生意,因心思多在学画上,柜上师傅屡加责难,这位少东家却多方庇护。风声传到听涛耳里,他很不放心把偌大的家业交给这位另类的大侄云书。好在詠裳对这位大阿哥倒十分尊重,凡事将就着他,所以云书是最早从家中钱庄宕款投资别项事业的。

  李云书最初投资的企业是天一垦务公司,这是宁波另一巨商严信厚发起的。

  当时国人目睹日、俄凯觎东北,吁请清廷开放荒地移民以固边陲。清政府同意在锦州一带招垦,每亩地价仅为银一二分。李、严集资80余万两雇人拓垦,然后熟地以每亩银一两出售,获利十分丰厚。

  此举旗开得胜,他的投资欲望便愈发旺盛。他先后投资了上海绢丝、永裕垦业等十数家公司,还独自募股修建了杭州从江干到湖墅一段铁路。因此云书博得了“投资大王”的雅号,有关他投资的故事也流传得又多而又奇。

  比如,1905年,他投资“末代状元”张謇集资建立的大达轮埠公司,是私人资本在上海创建的第一家轮船公司。

  又如,1908年,他和虞洽卿等人合作投资四明银行。最初发行的四明银行钞票无人肯接受,他便让李家钱庄代为发行,资本为150万两。这家银行对通融“宁波帮”的资金,支持他们的企业,起了很大的作用。

  他提携外甥方液仙办中国化学工业社一事也有口皆碑。

  方液仙的父亲性格稳实,办钱庄很感兴趣,却不赞同儿子办日用化学品厂,为此家中闹得不可开交。他母亲(李云书的姐妹)只得拿出10000元私房钱帮儿子,娘舅李云书也拿出15000元入股。不料后来经营大有起色,方液仙要扩大投资,打算请叔叔方季扬入股。方季扬很固执,偏要李云书退出他才入股,李云书二话不说立即照办。

  由于李云书为人豪爽,他在商界人望很高。1906年上海商务总会改选,他继曾少卿后当选为第三任总理。同时,他还兼任上海交通银行总办、清农工商部议员等职,俨然成了上海商界头面人物。

  李云书作为大家长,求新不守旧,目光远大,魄力惊人,继承了祖上敢冒风险的传统,也成为最早的宁波帮杰出人物之一。他在宁波、上海投资的事业有:金融、地产、铁路、绢丝出口业、保险业、船业公司、运输业等。

  他与詠裳在上海越界筑路,造了两条私家马路:李诵清堂路(现陕西北路新闸路),地丰路(现乌鲁木齐北路)。沿这两条路盖起了大批楼房,大规模投资上海房地产,开办天、地、元、黄四家地产公司。当时犹太裔地产巨富哈同、沙孙等尚未涉足上海。

  他在西摩路新闸路为他母亲张太夫人造了一所西式大洋房,门前八根大理石柱,人称“白洋房”。那时坤房已有几个“名”字辈出生,人称太夫人是四世同堂的有福之人。 

  鼓励子女留学

  李云书孙女李玫有这样一段回忆:

  听父亲(李祖贤)说,在云书公的客厅里,常有一位满口上海话的客人来访。旁人根本不会猜到这位高谈阔论的客人,竟是云书公结交多时,来自苏联“共产国际”的老外。云书和他的几位兄弟不仅把他当作座上客,还对国际上发生的新事物予以关注。

  赫伯特·胡佛到上海时,曾莅临李诵清堂路,访问李云书。当年胡佛还是一名采矿工程师。他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,不仅懂地质,而且懂采矿、冶金。他是BewickMoreling公司驻中国的代表,由于他善于经营管理,使该公司转亏为赢。清廷曾委以察哈尔和热河矿务局的首席工程师,让他参与管理中国矿业资源并解决重大经济问题。1928年,胡佛当选为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。

  在洋务运动的推动下,云书公竭力主张子弟们出国留学。他有十五个儿子,三个女儿。其中九个儿子留学到德国、美国和日本,他们有学文科、土木工程、采矿工程、纺织工程、电器工程、学农、学医等。可见李云书的远见,他看到国家的振兴要靠工业。他有意培养几个儿子成为各方面的人才,为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作贡献。

  他的三个女儿,都上过洋学堂。大女儿文兰,和宋氏姐妹在同一教会学校(中西女塾)读书。他还把他那位宠爱的姨太太周氏也送进了洋学堂。这位姨婆经常浓妆打扮,吴哝细语。听长辈们说,这位进过洋学堂的姨婆,会讲几句洋泾浜英语,在上海滩颇有点小名气。

  李云书和他的兄弟们看准了形势,选择了以上海作为平台,输送后代出国留学,上新型学校,读自选的专业,成就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。这样就完全踏准了时代的步伐,具备了不断超前突破的条件。

  投身辛亥风云

  清朝末年,江浙绅商均已不甘心事事听命于清廷。南通张謇首先发起组织预备立宪公会,李云书和四弟薇庄同为会员,他还被选为会董。当时,李家坤房的经营中心已迁入租界,所以在会员表上住所一栏都填“二洋泾桥北大余号”。那里即是今天的延安东路四川路口,历经百年沧桑,现已无法辨寻当年遗迹了。

  预备立宪公会吁请清廷实行新政,也就是利用皇权来发展资本主义。他们为此发动了三次轰动朝野的签名大请愿,但腐朽的清政府不予理睬,许多人在失望中转向革命党。李氏兄弟即为其中活跃分子。

  据说介绍云书加入同盟会的是他年轻时的知交王一亭。王一亭辛亥革命前夕担任同盟会在上海的筹饷负责人,到处为起义军筹款。他鼓动云书:“眼下已是千钧一发之机,我辈商界男儿岂能作壁上观?”李云书不禁为之动容。李家兄弟大多倾向革命,于是便推阿大出头张罗。

  江浙联军攻打南京时,云书还出任了兵站总监,而实际管事的是他的五弟征五。有一份联军总司令徐绍桢的密电:“联军总兵站已分派李厚禧(即征五)、陶逊充副总监。”所以此后的催械电都称“陈英士都督、李征五总监”。

  这曾让很多人不解:他弟兄俩到底谁是总监?李云书又干什么去了?几份当年的文件,可解开谜底。

  原来,在联军起兵之时,负筹款总责任的中华银行一并成立。初以黄兴为总董,孙中山回国后改孙为总董,李云书、沈缦云、王一亭等为董事。行址就设在李家南市久大码头。沈缦云的沪军都督财政长事务所也设在那里。这样一来,李云书怎么还能分身过去?在他那里,不仅代发过最早的中华民国公债票、军用钞,还代收过各界助饷捐款。因为实在忙不过来,他还请詠裳在吉祥弄镇康新记公司代设了中华银行经理发行处。

  机械开垦农场

  同国际友人交往,使李云书的视野更开阔,思想更灵活,胆魄更果断。

  体现他接受外来影响的一个举措是,他归并了在上海的财力投向东北,开垦大农场,要走机械化、工业化生产的道路。在当时,这是绝无仅有的创举。由于过分超前,遇到了意外阻力,壮志未酬。当时的政府对这片土地开出征收巨额税收令,数额之巨迫使云书公在征得众兄弟意见一致之下,放弃了这片数以“顷”计的土地。

  据可查到的资料显示,李云书于1914年集资20万元(另一材料说是60万元),到黑龙江呼玛县开办了以开垦为主兼事畜牧业的三大公司。1916年,向万国农具公司购买大型拖拉机5台,25匹马力拖拉机2台、打谷机3台、割禾机8台、播种机8台、大型犁3台。1917年到1920年,开成熟地1000垧,主要生产小麦燕麦,并自己磨成粉销售。也可以说,他是中国第一个想到开垦处女地,并用机械化耕地的人。

  在辽宁锦州的部分土地,后来由乾房堂弟李善祥经营,李云书派他留日学农的次子祖圣去当垦牧公司经理。跟随兄长同去东北的九子祖聃被当地“胡子”绑票,敲去了几十万元赎出。由于投资时机不当,投资环境不好,东北地区的垦荒事业以失败告终,只剩下李善祥在锦州经营的“生生苹果园”,解放后上交国家经营。听说改革开放后“生生苹果园”又变为私人企业。


  云书一家人

  李家陆续迁徙上海后,乾房以地丰路西面的愚园路541弄为集聚地,坤房则以李诵清堂路两侧为集聚地,李诵清堂路后改名西摩路,再改名为陕西北路。从此外人称乾房为愚园路李家,而称坤房为西摩路李家。

  云书有两房妻室,妻子是镇海十七房郑家小姐,二房是苏州人氏。大夫人有八子二女,住西摩路643弄2号里;二夫人生有七子一女,住643弄14号。大夫人心善,二夫人时尚,他们同小辈都很和睦。大夫人年老时双目渐渐失明,很少外出;二夫人则生性好动,李云书便将“白洋房”供她游赏,“白洋房”后来也成了洋留学归来的子侄辈举行各种Party的场所。如今“白洋房”已拆除,入口大门处现在开设了一家面包房。

  晚年的云书致力于佛教事业,创办觉林素菜馆,不问世事,于1935年病故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588 传真:商务合作QQ45177403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 邮编:102209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