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新四军——李锦

新四军——李锦

关键词:小港李家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北仑在线
  • 电 话: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chen2618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1048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      李锦(李采芝),是李善祥的第三个女儿,15岁就参加了新四军。

  皖南事变时她18岁,不幸被俘,关在上饶集中营,居然逃了出来,又被抓住。

  她是1941年5月25日茅家岭暴动中仅有的二个女孩子之一,不幸又被抓住,九死一生。

  1948年,人民解放军攻打锦州市时,她在锦州父亲的果园里配合解放军侦察员侦察。

  新中国成立后,她在锦州市妇联工作,1953年调全国妇联工作,1982年离休。

       党的生日吃辣椒

  1941年1月4日,皖南新四军军部直属部队9000余人,在叶挺、项英率领下北移。1月6日,当部队到达皖南泾县茂林地区时,遭到国民党近十倍兵力的突然袭击,爆发了震惊世界的“皖南事变”。

  战士们在叶挺军长的指挥下英勇抗击,激战7昼夜,终因众寡悬殊,弹尽粮绝,除2000余人分散突围外,大部分牺牲。有2000多人被俘,其中600多个排以上干部被关进了国民党第三战区的江西上饶集中营。

  李锦所在部队跑散了,一个叫邹兆华的同志就在她的身旁,被流弹打中头部牺牲,这颗子弹同时打中另外一个同志的腿部。她非常幸运,从密集的子弹下生存,没有受伤,但被国民党军队抓起来,关进了上饶集中营。

  集中营的周围圈着铁丝网,营房门前和附近山岗都有宪兵和岗哨。这个囚禁抗日战士的人间地狱,以军事训练为名,对这些抗日青年施以精神虐待与人身摧残,甚至屠杀。

  李锦到上饶集中营将近半年了,临近“七·一”中国共产党诞生20周年纪念日。每逢佳节倍思亲,集中营生活,并没有磨灭她的革命理想和热情,她时时想念着她的好战友,想念一起参军的姐姐、哥哥,他们到哪里去了呢?纪白薇、戴庆哲等不约而同地谈起要好好庆祝一下,抒发对党、对新四军、对战友们深切怀念的感情。现在他们落在敌人的魔掌中,要纪念“七·一”,不能挂党旗、贴标语、喊口号,只能采取隐蔽的方式,来纪念亲爱的母亲——党的生日。

  “党旗是红的,他们的心也是红的,不如吃饭时吃点红辣椒、红腐乳。大家看到红色,一定会想起党的生日。”不知谁想了这么一个好主意。

  当时红辣椒、红腐乳很便宜,有几个铜板就可以买一碗。大家想起钟时同志,她是泰国华侨,不远万里投身新四军。她的父母从报纸上看到皖南事变的消息,很为她担忧,知道她被关进集中营,立即寄了一笔外汇给她。李锦的父亲李善祥也寄了一些钱给她。这些钱敌人借口“代管”,只留给他们一点点零用。他们就用零用钱,买了一些红辣椒和红色豆腐乳。

  集中营女生分队驻在上饶周田村,在周围几十里的每个村子,都建立了“保甲连坐”制度(10户为甲、百户为保,一户收容了“赤匪”,全甲全保都要遭到严厉的惩罚),可谓插翅难飞。

  他们平时吃的是空心菜汤、豆芽汤,伙食费大半给特务队长揩油了。“七·一”那天晚上,女生分队30多人,分四个班,围着一盆菜汤,蹲在地上就餐。大家发现增加了红辣椒和红腐乳,十分惊奇,都问:“谁买的?”

  “今天是什么日子?你想想!”纪白薇对正在疑惑不解的一个同志说。

  “啊!我知道了!”那位同志一边动筷子夹起一个红辣椒,一边禁不住滴下了热泪。

  大家都很激动,唧唧喳喳地说着:“我们的部队不知怎么样了?”

  晚饭后,大家照例围坐在院子里的大树下。有人把旧军装里的破棉絮捻成棉线,徐徐地转动着木棍制成的纺锤,有的在用棉线打袜子。

  她们先唱《新四军军歌》。说起唱歌来颇有意思。敌人不知道他们唱些什么,觉得好听,还跟着他们唱。他们把有些歌词改了,如《八百壮士歌》中“中国不会亡,中国不会亡,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……”改得最有趣:

  中国不得了,中国不得了,你看那民族英雄坐监牢!

  你们的行动,卑鄙!你们的言论,好笑!

  同胞们睡觉!同胞们睡觉!明天起来上早操!

  八百壮士一条枪,十万强敌有大炮!中国不得了!中国不得了……

  这歌词讽刺了凶狠又愚蠢的敌人,随着晚风飘向远方。

  他们一个接一个地唱着抗日歌曲:《八路军军歌》、《太行山上》、《渡长江》……音乐家任光的爱人徐韧还用德语悲壮地唱起《国际歌》。这调子同志们都熟悉,但愚蠢的特务们却不知道,更不知道他们竟会在敌人的屠刀下,巧妙地纪念中国共产党的生日。 

  父亲冒险来探视

  在集中营,李锦一直设法与父亲通信。她把信写给镇海小港虞述圣先生转交她父亲,父亲每次来信都冒充商人的口气,告诉她二姐在哪里,二哥在哪里“做生意”。这样,她就猜想浙东和苏北都有自己的部队。父亲有时还寄来三五元钱。老人有着丰富的社会经验,知道多寄了钱反而不会落到女儿的手上。

  但李锦万万没有想到,他老人家竟会冒险到集中营来看女儿。

  这是在1941年的夏末秋初,李锦当时正光着脚丫走在路上,排着队去祠堂听课。她看到几十米外,一个老头儿向队部走去。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,他多像自己的父亲啊!他光着头,穿着宽大的中式灰黑色短衣。

  当时国民党害怕暴露皖南事变打内战的真相,集中营起了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字“国民党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军官大队”。为了掩饰,根本不允许外人进入,更不允许家属探亲。如果真是父亲,他又是用什么办法走进集中营来的?要是敌人知道他这一家几个儿女都参加了新四军,而且他的女婿是新四军高级领导,还能放过他吗?

  忐忑不安中,传令兵来叫了:“李瑞芝(她在集中营里的化名),队长有事找你!”

  李锦拿起小板凳跟传令兵走进了队长曾恭生的房子里。这是一间不大的堂屋,有桌子和凳子,父亲就坐在那里。李锦故作镇静地说:“报告队长,有什么事?”

  今天,曾恭生在李善祥面前表现得心平气和,对李锦说:“你家里有人来看你。”

  因担心父亲的安全,她犹豫着问:“您老人家贵姓?”

  父亲转过脸来对女儿说:“唉!怎么连我二伯父也不认识了?你的记性可太坏了!”

  女儿还是很小心:“我不记得您了!”

  李锦这一问就像黄蜂蜇在曾恭生头上似的,他的脸色立即变了,用手在桌子上猛地一拍:“你到底是她什么人?”

  李锦的心突然抽紧了,老父亲却依然很镇静,带着笑脸说:“长官,你别生气。我看到她时,她只有这么高。”父亲用手放到比桌子高一点的地方,比划着,“现在她长成大姑娘了,难怪不认识我了。”曾恭生听父亲说得合情合理,也就相信了。

  父亲讲宁波话,曾恭生可听不懂。他告诉女儿哥哥姐姐在哪里,还特别提醒女儿:上饶中国农民银行有个何主任,可到他那里去拿钱。

  父亲走了,女儿望着他那高大的背影,渐渐消失在初秋田野间的小路上。多么慈祥的老父亲啊,敢于冒着危险来集中营看望女儿。她越想越伤心,回到自己的床上,扑在被子上失声痛哭。 

  第一次逃跑失败

  过了一个冬天,春风吹绿了周围的山野,四月的杜鹃花含苞待放。李锦依然像失去自由的鸟关在集中营这个大笼子里。她多么渴望飞出牢笼。

  老大姐们教李锦学文化、学外语,但她在这个特殊监狱中生活,怎么也安不下心来。有一天,她把父亲来看她的事告诉了好朋友纪白薇。

  白薇原是新四军政治部机关的政治指导员,那时她背着叶挺军长和夫人李秀文从香港买来的20响快慢机驳壳枪,显得飒爽英姿。李锦认为白薇比她成熟,要想跑出去,必须和她商量。

  那时,集中营由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训练总队军官大队改编为“青年训导团东南分团”。特务军官有的留,有的走,常常打麻将赌钱。女生分队从来没有人逃跑过,管理有些放松。李锦和纪白薇认为这是逃跑的好机会。

  趁女分队长程瑛不在,她们悄悄把军官服偷了出来。她俩在厕所换上女军官的服装,从草帘子钻了出去,跳下去却有一丈多深。幸好这是一块旱地,土壤比较松软。她俩急忙朝上饶方向走去。本来约有十公里就可到达,但前面遇到了一条河,既没有桥梁,也没有船只,更无法徒涉。问一个老乡,他说得绕行。这样,又多走了几十里路,到达上饶时天色渐晚。

  在上饶,很少见到女兵,人们惊奇地注视着她俩。他们找到了中国农民银行,看到了何主任。李锦告诉他,是父亲李善祥要她来找他的。他看到她们的装扮,很震惊:“你们要我帮助什么?”

  “想向您借些钱。”

  “300元够吗?”何主任对这两个女军官有些害怕。

  她俩把300元钱放进口袋转身就走,连“谢谢”都忘了说。她俩找到路边一个厕所,把钱藏在内裤里。刚刚从厕所出来,就碰上来抓她俩的特务队长,这个特务队长把她俩先关在农民的谷仓里,后作为顽固分子关到茅家岭监狱。 

  参加茅家岭暴动

  茅家岭监狱是一座庙宇改建的,关了几十个新四军战士,他们组织党小组,悄悄策划暴动。和李锦一起参军的战友李维贤把这一信息告诉她,她毫不犹豫地表态,要和战友一起战斗!她们还把侥幸藏匿的钱分给大家,这救命钱后来帮助很多人逃了出去。

  李锦和纪白薇是5月25日茅家岭暴动中仅有的两名女战士,跟着男战友冲出牢房后,一直相互搀扶,谁也不肯丢掉对方。跑过稻田时,鞋子陷在田里也顾不上拔,为了跟上队伍,就光着脚跑。纪白薇拿出她上了底的袜子给李锦穿上,终于摆脱了敌人的追捕。但男同志身强力壮跑得快,她俩又和他们失散了,在山里转了11天后不幸被国民党乡丁抓住,关到上饶县看守所。

  这时,日军已经打到上饶附近,上饶集中营匆忙向福建撤退,特务还没忘记向上饶县政府发出密令:就地处决李瑞芝(李锦)等六人。幸运的是,上饶县县长权衡利弊,没有立即执行。当时共产党游击队活动非常活跃,他不敢轻易对抗日战士下毒手。李锦把这一情况赶快写信告诉父亲,父亲立即开始营救活动。几经周折,才通过自己学生的弟弟艾中全(专做国民党上层人物工作的地下党员),联系国民党政府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部高级参议、江苏省政府委员兼江南行署政务处处长的王艮仲。

  王是上海南汇人,追求光明进步,在大革命时期就与共产党人恽代英接近,曾参加五卅运动。抗战爆发,拥护和响应中共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号召,支持上海南汇地区新四军游击队。1949年4月,王艮仲潜离上海取道香港,5月抵达北平,在黄炎培介绍下,周恩来嘉许,王老又把自己创办的公司、农场等实业或交公,或结束。周总理正式任命王为政务院参事,参加民主建国会。2003年王老百岁生日,中共中央统战部为他祝寿称他为“与时俱进的老人”。

  王艮仲答应出面保释。李锦告诉父亲,请他保释的是二个人。纪白薇在皮岭地区被俘,就化名为纪皮陵,集中营的特务队长按发音写了个“季”。多次转移,名字写来写去,“季”上的一撇写丢,误写成了“李”,季皮岭又成了李培陵。名字的错位反而给她们以堂姐妹相称提供了条件,李善祥也就名正言顺地将女儿和“侄女”同时保释出来。

  李锦死里逃生,立即重返抗日前线,回到新四军四明山的三五支队,组织上把她安排在鲁迅学院学习,后分配在浙东报社工作。抗战胜利后,新四军北撤,李锦被安排回到老家隐蔽,1946年和集中营的难友程敦彦一起北上,到父亲办的耕余学院教书,为解放军做侦察工作。

  李锦对父亲的感情特深,她保留了老父许多书法、自传、日记以及地契、账册等文物。当2008年12月,我们访问她时,这位86岁的老人,常常会情不自禁痛哭失声,她思念已经去世半个世纪的老父,追忆那些共生死同患难的战友。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588 传真:商务合作QQ45177403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 邮编:102209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